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资讯 > 工作动态

你们的未来不是梦----------- 一个智障儿童妈妈的心路历程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时间:2014-03-26 编辑: 作者: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我的小孩名字叫嘉昊,寓意他有着美好的生活,有着像天空一样的远志。儿子到十个月了还不会爬,第一次当妈的我并没有在意。嘉昊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而我却相信老人们说的“智者语迟”。嘉昊两岁半的时候,我把他送到了海洋局的幼儿园。可是普通幼儿园的生活他根本不能接受,教室的门一开他就只会往园门跑,老师抓都抓不住。结果幼儿园的老师就把他关在教室,连课外活动的时候都不例外。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马上帮嘉昊找了另一间幼儿园。这间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与之前的那间不同,所有的活动都让他参与,也不会把小孩关起来。但我还是看到嘉昊不会与老师互动,不会做早操,不说话,不认识同班同学,更加别说学习上的认知了。当时的我还以为儿子是语言障碍,长大一点就会改善。两年后,嘉昊回到广州和我生活在一起,我发觉儿子出现了很多问题。五岁了,不会清晰和连贯性地说话,只有单音字,有需要的时候只会用手指表达需求,而别人不理解的时候竟然用头撞墙,用拳头打自己,硬的食物不会嚼……这时我才带嘉昊到市儿童医院神经科做测评,诊断结果为中度智障。拿到诊断结果的我当时感觉整个天空都是灰暗的,作为一个母亲,我无法面对,无法接受这种结果。怎么办?我儿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还会长大,还需要面对社会,中度智障,他以后该怎样生活啊?

上帝对你关上了门,却会给你开启一扇窗!如今的我,才真正领会这句话的意义。百般无奈的情况下,经朋友介绍,我带嘉昊到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智障部。很幸运,嘉昊接到了进中心就读的通知。智障部根据嘉昊的情况,安排他先入中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去训练他适应教学模式,嘉昊接受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感觉系统训练(训练小孩的平衡感),生活自理训练,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治疗知觉),认知学习,语言沟通学习,社会技能学习等等。智障部还定期开展特殊儿童教育讲座,对父母处理特殊儿童日常行为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家长会的学习,我领悟到不能逃避孩子特殊的现实,应该正视和面对。

嘉昊在中心的第一学期,每天都带给我一点点惊喜:第一次很清晰地叫我“妈妈”;接着是“爸爸”;在我的提示下也能跟熟人打招呼。有一天我发现儿子竟然会踩脚踏车了,小腿使劲用力,看着车子载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的时候,我深信有一天,嘉昊能从父母和老师的翅膀下走出来,以自己的能力独立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第二学期嘉昊升进了大班,嘉昊的进步更快,一天比一天能说会道。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能经常运用思维去考虑事情,再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现出来。能进行5-10以内数的加减、分解;能背诵儿歌、唐诗;《三字经》也朗朗上口……

有一周老师给学生上了《认知钱币》的课,周日的家庭作业是让孩子尝试模拟用钱币购物,为孩子以后的社会交往做铺垫。我想,这不刚好是一个测试嘉昊能力的时候。我问嘉昊:“你自己到楼下买早餐好吗?”儿子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答,好啊。我把10元给了他,说:你去买3元的早餐,现有10元,你要拿回多少钱给妈妈?嘉昊拿纸和笔算开了,终于算好了,7元。我把钥匙用长带挂在他的胸前,嘉昊拿上饭盒下楼去了。当门关上那一刻开始,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虽然从家到小店不用3分钟,虽然小店我带孩子去过若干次,虽然对于普通7岁小孩只是很简单的事情,毕竟嘉昊是一个中度智障的孩子呀。我担心他能说清楚要什么吗?会不会贪玩到别处去呢?会不会就跟别人走呢?等待孩子回来的时间里,我在煎熬中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的15分钟。终于听到了开门的声音,伴随着的是我儿子欢快又带有自豪的叫声:妈妈,我买到早餐了。那一刻,心中巨大的喜悦感是无法用任何言语形容的,一年多来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我幸福的眼泪流了下来,抱着儿子说:“你真棒!”这是嘉昊第一次自己去独立完成的社会沟通。在2009学期的“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嘉昊还当上了小主持人。我知道,经过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努力,孩子在未来生活的舞台上,也可以像现在一样发出光芒。

我想告诉特殊孩子的父母们,不要因为上帝对你的小孩关上了门而在怨怼,上帝会对你的小孩开启另一扇窗的;更不要因为孩子天生的缺陷就让他们失去成长的机会,在中心,针对性特殊教育就像肥沃的土壤,在老师们辛勤努力的汗水浇灌下,孩子们都会像普通小孩一样长成茁壮的小苗,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