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会对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产生显著影响。
1. 孤独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孤独症涉及的脑生物学因素甚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孤独症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 孤独症能治好吗?
目前医学并没有针对孤独症的特效治疗方案,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干预。有些药物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但是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如社会障碍和交流障碍,并没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
3.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以下行为时,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一步诊断筛查。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
(2)不(少)应:包含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4)不(少)语:多数孤独症孩子有语言出现延迟。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
二、成为孤独症孩子的最佳支持者
1.孩子没有眼神交流,怎么办?
可以通过孩子与家长间的亲子游戏,逐渐增加孩子的眼神交流。以游戏“小蚂蚁爬”为例:家长说“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脖子上”,说完,把手放在孩子的脖子上挠痒痒。然后接着说“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肚子上”,说完,把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挠痒痒(而后依次挠头顶、小脚、小手等)。
孩子熟悉和喜欢上这个游戏后,会开始期待家长的手下一次挠哪里,这时,家长可以稍微停一下,孩子期待游戏进行下去,就可能主动与家长目光对视。待孩子看向家长后,家长再进行游戏。如此这般,孩子与家长的目光交流会越来越多。
2.孩子对叫名字没有反应,怎么办?
策略1:叫孩子名字,由家长主动找寻孩子的眼神,一旦目光对视,家长立刻鼓励孩子。
策略2: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吸引他,让他主动找寻家长的目光。一旦孩子主动和家长目光对视,家长立刻给予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
策略3:在目光对视的同时,引导孩子回答“哎”。注意:孩子回答的同时一定要有眼神的交流,很多孩子回答“哎”只是走形式,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
策略4:距离从近到远。距离越近,孩子正确反应的可能性越大。当孩子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正确反应时,慢慢拉开距离进行练习。
3.孩子入睡困难,怎么办?
策略1: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焦虑。睡前不给孩子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避免做引发孩子情绪焦虑的事情,可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听故事或听舒缓的音乐。
策略2: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有的孩子对光亮很敏感,有一丝光亮就睡不着,需要窗帘有很好的遮光性;有的孩子需要开灯才能入睡,光线柔和、亮度适合的夜灯很重要。
策略3:将孩子的就寝时间安排在接近自然入睡的时间,并逐渐提前入睡的时间,直到二者相符。
策略4:固定上床时间和睡前活动。
策略5:白天适当增加运动量,帮助睡眠。
4.孩子严重挑食,怎么办?
策略1: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排查有无食物过敏和胃肠道问题。有些食物会让孩子腹胀、便秘等。
策略2:与感觉特点有关的挑食
(1)视觉:食物形态造成的挑食。方法:改变食物形态,比如将土豆丝改成土豆块等。
(2)口感:不喜欢脆的或者软烂、黏稠的食物。方法:进餐时,将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与少量不喜欢的食物组合,让孩子慢慢适应。
策略3:尝试与喜欢的食物类似的食物
选择与喜欢的食物颜色相同或口感相似的食物。
策略4:因咀嚼功能差而造成的挑食
食物的大小、软硬程度,视孩子的接受度而定。平时要注意帮孩子练习咀嚼功能。
三、福利政策支持
2018年6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意见印发以来,各地高度重视,按照国家要求相继出台本地残疾儿童救助政策。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
国家、省定期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执行情况监测,通过第三方核查核查等方式督促各地专人负责受理救助申请、加快服务进度,监督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提质增效,努力做到应救尽救和全覆盖。
如有康复需求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可咨询户籍所在地区、县残联。也可登录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官网查询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经办机构信息,与经办人联系咨询。也可前往户籍地或居住地县(区)残联或致电“广东助残服务咨询热线12385”进行咨询。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官网:http://www.gddpf.org.cn/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官网:https://www.gddprc.org.cn/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公众号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公众号